来源:@华夏时报微博
某社交平台截图
华夏时报记者 张玫 北京报道
“真的想实名举报管华雨,虽然过往业绩不代表未来收益,但你怎么能做成这样?快三年了没跑过大盘?”社交平台上,这条来自投资人直白的吐槽,揭开了上海合远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(下称“合远基金”)掌舵人管华雨的业绩疮疤。
管华雨是知名的百亿私募大佬,也是“公奔私”基金经理的代表。他与高毅资产“四大名将”邓晓峰、冯柳、卓利伟、孙庆瑞,睿郡资产董承非,仁桥资产夏俊杰等一众私募大佬的持仓变动历年来广受市场关注。
三年前,这位明星基金经理离开老东家彤源投资自立门户时,首日募资超20亿元,最终吸金近90亿元,很快跻身百亿私募行列。如今旗下产品累计亏损高达25%,4只提前清算,6只规模不足千万,管理规模从百亿高点坠落。
《华夏时报》记者7月8日向合远基金致电,对方表示“公司关注到了此事,但不方便接受采访”。
交银老将“公奔私”
管华雨是知名基金经理“公奔私”的代表。他是复旦大学金融学博士,根据官网介绍,他拥有23年证券从业经验,曾任交银施罗德基金权益投资总监兼研究总监,在2020年带领团队进入百亿私募行列且保持突出业绩。他的宏观判断、行业配置与选股能力俱佳,从业期间先后覆盖金融、机械、公用事业、电力设备、大消费、医药、科技电子TMT、新能源、新能源汽车、化工、 新材料等众多行业方向,不断拓展和深化能力圈。
管华雨的职业生涯前半程堪称“基金经理教科书”。公募时期年化收益突出,2015年加入彤源投资后更是一路高歌猛进。他带领这家初创机构实现惊人跨越——2020年跻身百亿私募俱乐部,旗下“彤源7号”产品六年收益率近400%,被业界誉为“高手中的高手”。
中基协信息显示,彤源投资当前有4位高管,37位员工,71只产品正在运作。其中,高管包括刘俭锋、王振宁、谷玺、薛凌云。《华夏时报》记者7月9日拨打了刘俭锋的私人电话,其表示自己“不接受采访”,并匆匆挂掉电话。
转折发生在2022年。当年3月,管华雨携基金经理庄琰离开彤源投资。工商信息显示,管华雨仅进行过董事备案,并未持有该公司股份,这也被业内猜测或许是其离职原因。
“明星光环”下的梦幻开局
管华雨从彤源投资离职后,合远基金“横空出世”。中基协网站信息显示,合远基金成立于2022年3月,高管有3人,分别是管华雨、顾杵、胡琛;员工有29人,其中持有基金从业资格证人员有28人。目前正在运作的产品有79只,另有4只产品已经提前清算。
值得注意的是,合远基金的核心团队近乎“平移”自彤源投资“旧部”,28人持证团队中近半是“老战友”。Wind信息显示,在这家公司中,管华雨的持股比例为67%,顾杵、丁俊、庄琰持股比例分别为12%、11%、10%。
2022年6月21日,凭借管华雨的行业声望,合远基金上演“开门红”:产品在首发日募资超20亿元,七月末销售规模逼近90亿元,瞬间登顶行业焦点。
然而高光转瞬即逝。Wind数据显示,合远旗下83只备案产品中,多数集中成立于2022年下半年。这批“生不逢时”的产品遭遇持续逆风。
合远基金权益类产品平均最大回撤近25%。4只产品提前清算,6只存续规模不足1000万元,沦为“迷你基”。
根据格上基金数据,管华雨代表产品“合远好买雨鸿1期”成立不足一月即跌破净值,截至7月4日,累计收益为-24.58%,年化收益-8.97%,单位净值在0.75元低位挣扎。
高位发车陷入择时“魔咒”
合远基金踩中市场最差择时点。2022年下半年恰逢A股历史性回调,沪深300全年下跌21.6%。当基金建仓期遭遇系统性风险,明星经理的光环在熊市中黯然失色。
关于合远基金业绩困境,有投资者称“合远这波亏损太大,估计策略老旧跟不上市场变化,现在行业都转型高频交易了,自然扛不住”。
面对信任危机,管华雨必须直面三个核心问题:如何调整失效的投资策略?如何重建崩溃的持有人信任?如何防止规模继续失血?市场目前还未听到来自合远基金的答案。
合远基金办公室窗外,陆家嘴的天际线依然唯美,但管华雨案头的产品净值曲线却冰冷刺目。三年前蜂拥认购的投资人,现在发文吐槽业绩,令外界不禁发问:“当明星基金经理的光环熄灭,我们还能相信什么?”
责任编辑:麻晓超 主编:夏申茶